大众网:《从高职学子到创业明星,他的创新之路这样走过》

      从高职学子到创业明星,他的创新之路这样走过_职业院校_大众网


      马有千里之程,无骑不能自往。人有冲天之志,非运不能自通。一个伟大的科技时代,为人的发展创造无限可能。职业教育要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坚持工学结合、知行合一。为学生搭建美好追求与价值创造的理念模型,深入推进专业与产业的高度融合,激发学生致力于在兴趣爱好中拓展专业技能,在岗位奉献中释放价值创造和筑梦前行,这是每位职业教育工作者的神圣使命和光荣职责。被誉为“港口黄埔军校”的青岛港湾职业技术学院2023级青岛市大学生创业明星王鹏程,正是在这样的育人理念与文化浸润下,成长起来的优秀学子代表。。

      从“求知莘莘学子”—“执掌科技公司”,青岛港湾职业技术学院2023级集装箱运输管理应届毕业生王鹏程创办的青岛安语科技有限公司,凭借“首创集装箱分布式自动开关箱门技术”斩获青岛市“大学生创业之星”称号。王鹏程的成长轨迹,正是青岛港湾职业技术学院为高职学子铺就的梦想进阶之路。


      技能筑基:高职教育播种创业“第一粒种”

      实验室里萌生的创业萌芽

      2023年,刚进入青岛港湾职业技术学院的王鹏程,在“港-城-产-教-创”育人体系下开启了与众不同的学习生涯。学校构建“专业+社团+研学+创新+创业”创新创业教育模式,让他在掌握港口科技理论的同时,系统学习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会计学基础》等课程。在实验室参与自动化港口技术研发的王鹏程亲眼目睹了行业痛点:物流效率低下、设备更新滞后。通过学校搭建的“产教融合平台”对接山东港口集团,最终孵化出注册资本500万元的科技公司。这种“把学校办到港区,把课堂搬到码头”的培养模式,正是青岛港湾职业技术学院创业教育的缩影——据统计,青岛港湾职业技术学院近三年孵化学生创业项目97个,带动就业2200余人,学生创业项目先后获省部级奖项百余项。


      双师护航与资源嫁接

      “本校产业导师不仅具备扎实的技术背景,同时深谙市场需求。在指导下,我的商业计划书经过反复打磨,修改次数累计达120稿。”王鹏程口中的导师团队,正是青岛港湾职业技术学院高职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典型代表。青岛港湾职业技术学院组建了由企业高管、技术专家组成的创业导师团,开设“全链条服务”,提供从技术研发到公司注册的全流程指导。此外,学校牵头成立的“全国港口航运产教融合共同体”,更让王鹏程的团队得以共享自动化港口实验室、企业中试基地等高端资源。


      校企托举:孵化基地陪跑创业“茁壮成长”

      从“微小萌芽”到“破土而出”

      2024年,王鹏程的公司刚注册就遇到团队组建问题,“找不到合适的成员去做专业对口的工作”王鹏程回忆到,当公司正式启动,他意识到专业人才稀缺的现实,“港口自动化领域需要懂技术又懂实操的复合型人才,市场上太难找了。”王鹏程感慨道。幸运的是,青岛港湾职业技术学院的“双师型”导师团及时介入,通过校内招聘会和产教融合平台,为他精准匹配了多名拥有港口机械操作证书的应届毕业生,解决了核心团队搭建的燃眉之急。王鹏程的项目纳入企业实训基地,让在校生直接参与实战,形成人才输送的良性循环。实验室的种子,就这样在团队的协作下破土而出。


      赛场练兵与生态赋能

      “学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与创新大赛是我创业的重要转折点”,王鹏程感慨道,“在2023年参加山东省大学生创新大赛时,我们的港口自动化方案从数百个项目中脱颖而出,斩获银奖,这让我获得了宝贵的实战经验和行业认可。大赛导师团队的专业指导,结合学校开设的创业管理课程,系统地提升了我的商业策划和团队协作能力。更重要的是,比赛平台帮我搭建了人脉网络,引入了风投机构的初步接触,为后续产品研发和市场拓展注入强劲动力。正是这些经历,让我在初期资源匮乏时,能迅速将实验室构想转化为可落地的商业模式,从而加速了企业从萌芽到破土的蜕变。”


      港教共生:产业升级赋能创业“生生不息”

      智慧港口的“技术溢出养分”

      青岛港全自动化码头创造的62.62自然箱/小时世界纪录,不仅是港口的卓越成就,更成为创客群体的灵感源泉。王鹏程的创业项目即受此启发:"连钢创新团队打造的自动化AGV运输车使我认识到,港口智能化改造仍有诸多细分领域有待挖掘。"其带领团队研发的分布式开关箱门技术操作系统,依托计算机视觉技术实现集装箱开关箱门作业的智能识别,目前已在港口领域实现规模化应用。

      这种"港口创新—产业需求—创业机遇"的传导机制日益明晰。青岛港"氢+5G"自动化码头、干散货全流程自动化等技术突破,催生了港口设备维护、智慧物流、绿色能源等新兴业务领域。该模式同时成为青岛港湾职业技术学院深化"产教融合"人才供需体系的生动缩影与具体实践。


      大国工匠的“倾心培育呵护”

      “我们的项目在实施过程中,非常荣幸地获得了港口大国工匠的深入技术指导,这些指导覆盖了设备操作的精细化培训、流程优化的系统性分析以及安全规范的严格实施等多个关键方面。”王鹏程回忆道,通过手把手的专业传授,大国工匠不仅帮助团队提升了在设备维护、生产流程改进和安全风险管理等方面的专业技能,还通过现场演示和案例分享,强化了团队的实际操作能力。这不仅显著增强了团队的整体专业素养,确保了项目从规划到执行的各个环节高效推进,还严格把关质量标准,实现了项目的按时交付和零事故运行。

      大国工匠全过程陪跑,从项目启动到收尾阶段全程参与,提供实时反馈和优化建议,这不仅助推了项目的顺利落地,还为产业升级注入了创新动力,促进了区域港口技术的现代化转型和可持续发展。


      创教融合:创新教育贯通创业“万颗种子”

      王鹏程的创业历程深刻体现了创新教育在培育创业人才中的核心作用。通过高校开设的前沿课程、模拟创业实训和跨学科项目,学生们能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技能,培养出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校与企业合作的孵化平台,如创业竞赛和导师指导机制,为学子们提供了实践舞台,让创意从课堂延伸到现实商业场景。这种教育模式不仅催生了王鹏程这样的创业明星,更在整个区域播撒下“万颗种子”,激发更多青年投身创新浪潮,推动产业升级和可持续发展。

        从高职学生到科技企业创始人,王鹏程凭借勇气和创新精神,谱写了卓越的创业历程。其事迹激励着众多怀有梦想的青年勇敢逐梦,投身科技创新与创业实践。正如他所言:"如今,我们有机会站在时代前沿,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只要敢于创新、勇于担当,必能在这片广阔天地中书写属于我们的辉煌篇章。"

      快速导航

      Navigation